中國經貿進軍東歐國家已是鮮為人知的事.而英國傳媒有點誇張地報道,根據英國(金融時報)日前的一篇文章指出:中國與東歐國家的關係日益擴大,中國即將跨越多瑙河.中國向歐洲家門口的東歐國家進發,用的不是坦克,和共產主義宣傳,而是現金和政治魅力.中國利用了金融危機,附加條件極少的投資及2010年上海世博等機會,攻陷東歐國家.
事實上,中國的貿易活動在希臘,保加利亞,羅馬尼亞,烏克蘭,波蘭,匈牙利, 捷克,南斯拉夫,阿爾巴尼亞,斯洛伐克,馬其頓以及前蘇聯解體國家如:哈薩克斯坦,吉爾吉斯坦,塔吉克斯坦,烏茲別克斯坦,阿塞拜彊和俄羅斯,蒙古等.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包括:衣物,鞋類,電器,食品等行業的分銷.基建,公共服務,能源開發,礦業,農業以及科技,文化,教育交流等合作和投資.而且中國正培養進些東歐國家對更多投資的心理,如果說在金融上支援這些國家,不如說中國更擅長於戰略上和它們發展友好的關係 ,令這些東歐國家站在自已一邊更為重要.起碼和以美國為首的歐盟國家在抗衡上有政治籌碼.
在毛澤東時代,這些東歐國家一直和中國維持良好的關係,特別是保加利亞,羅馬尼亞, 匈牙利, 捷克,南斯拉夫,阿爾巴尼亞,不理會前蘇聯和中國產生惡感繼而動武,它們都和中國在政經上保持友好的合作.後期由於前蘇聯的(政治搞作),才有疏離的情形出現.但在這一段時期,中國和阿爾巴尼亞出現過前所未有的緊密友好關係,(山鷹之國)的阿爾巴尼亞就是在那時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的名詞.其次,就是南斯拉夫和中國友好關係了.在前蘇聯解體後,上述的東歐國家一度偏向歐盟國家和美國,其目的就是希望從中得到經濟利益.在初期,美國和歐盟的確給予它們在財經上的支持,但後來就難有以前的慷慨了.另外,由於東西德的復合,正式稱為德國,由於日耳曼民族的堅毅精神,德國可以說是前蘇聯解體後最成功的國家,在政治,財經方面起到領頭的作用,現在更成為歐盟成員國重要的一環,和法國各不相讓.
因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後,經過30年的變遷,的確翻了幾番,沿海城市國民經濟相對的提高,人民生活水平成為中國國內人民渴求的對象.隨著中國政經,軍事國防,科技,教育的不斷提升,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亦可以抬起頭說話了.由此,中國取得的驕人成就,亦成為東歐諸國垂青之地,紛紛和中國在各個領域上做生意和交流.在貿易金額上成交總和是驚人的.在此特別一提就是中國沿海城市的廣東溫洲市人民,不少前往這些東歐國家做生意,他們經營的日常用品可說是東歐國家日常生活的供應商.他們在保加利亞,羅馬尼亞,波蘭,匈牙利等國大做衣物,鞋類,電器,食品生意.由此亦引致溫洲商人和當地警察產生不少的磨擦,甚至有當地的中國人開的攤位,超市給封閉.但溫洲商人團結起來和當地警察抗爭事件類見不鮮,有些更提升至外交層面去解決,中國駐東歐國家的大使館和領事館,往往成為溫洲商人和東歐國家當地政府交涉的場地.
英國傳媒對中國人在東歐的報道可說是不新鮮了,今天的中國不單將經貿之手伸向東歐,而且在歐盟諸國亦大放光彩.歐盟國家都很樂意和中國打交道,特別是法國,雖然經常舉起民主(牌照),但却我行我素,甚至不聽美國話,更不把英國放在眼內,和德國(鬥氣),爭做歐盟大哥的同時,則和中國保持不同程度的經貿交往.在預見的將來,中國在國際地位更為上升之際,東歐國家甚至歐盟更需要和中國在各個領域合作,特別是世界金融海嘨之後的今天,東歐更需要和中國在政經上彼此突破上升.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